李必蕃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人物簡介
李必蕃(1892―1938),湖南省嘉禾縣人,1892年春出生於城關鎮一書香世家;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工兵科畢業。曆任湘軍第四旅團副,湘西鎮守使署參謀主任,建國軍第二師第四旅團長、參謀長。1925年入黃埔軍校,任軍校兵學教官,第四期學生第二總隊副總隊長,第六期軍校訓練處上校訓練處長。1928年曆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十六團營長、第二十三師六十七旅旅長,1934年春任二十三師代理師長,1935年4月18日授陸軍少將銜,1936年1月任二十三師師長。李必蕃在北伐戰爭中頗著戰功,後依附蔣介石,1930年以後,參加了中原大戰和對紅軍的“圍剿”,後又追堵紅軍長征。
抗日戰爭爆發後,率部由臨潼開赴山東德州集備,參與了滄州之役,一舉擊潰數倍於己之敵;後轉戰津浦、平漢、隴海沿線。
1938年5月9日,濟寧方麵日軍十六師團4000餘人進攻郭城,他令六十九旅死守待援,該旅守城不力,郭城失陷,退至荷澤固守;13日,日軍逼臨菏澤城下,他率部迎戰,獲勝後追擊;14日,敵援軍趕到,進行瘋狂反擊,出動飛機3架助戰,一部突入城內包圍二十三師師部,他率師直屬部隊衝入敵陣與敵軍肉搏,雙方傷亡慘重,六十七旅旅長李嚴武心驚膽裂,率部後撤,六十九旅重蹈舊轍,菏澤淪陷;他在城郊腹部中彈,臨終前用軍用地圖反蓋於胸,寫有遺言:“誤國之罪,一死猶輕,願我同胞,努力殺敵。”,時年46歲。
李必蕃將軍的部屬搶運其遺體至開封就殮,連續公祭3天;鄂、湘各界分別於武漢、長沙召開追悼李必蕃大會,八路軍總部領導人獻了花圈,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中將。
1986年,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抗日烈士。
人物生平
投筆從戎
李必蕃,字子琪,湖南省嘉禾人,自幼體格健壯,聰明好學,尤擅長書法。他為人正直,尊師敬長,很受鄉人的喜愛;以後,李必蕃考入中學讀書,他目睹國事衰敗,外強覬覦,立誌投筆從戎,整軍經武,富國強兵。
中學畢業後,李必蕃抱著救國救民的願望,考入保定軍校第一期學習;在受訓期間,李必蕃好學不倦,訓練刻苦,學業成績多為優秀,深受同學的擁護和老師的賞識。
從保定軍校畢業後,李必蕃到舊軍隊中服役,後在國民革命高潮的影響下,投入了黃埔軍校,擔任訓練處長等職,隨之又加入北代軍的戰鬥行列。
在反對帝國主義及其北洋軍閥的鬥爭中,他作戰勇敢,奮勇當先,以戰功升任營長、團長、旅長等職。
保衛滄州
1937年7月,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麵的侵華戰爭,全國抗日軍民忍無可忍,奮起還擊,抵抗日軍的入侵――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爆發了。
當時,李必蕃正擔任陸軍第二十三師少將師長,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,他以愛國軍人衛國殺敵的職責為己任,立即上書軍事當局,要求上陣殺敵,保家衛國。
不久,李將軍奉令從陝西臨潼出師東行,開赴德州擔任守備任務。這時,日本帝國主義在占領平、津後大舉南下,逼進華北平原滄州重鎮,李將軍又奉令參加保衛滄州的戰役。
瘋狂的日軍在飛機、大炮及裝甲車的掩護下,向保衛滄州的第二十三師發動了猛烈的進攻,李將軍親自指揮部隊沉著應戰,頑強抗擊敵人;他們避開日軍猛烈的炮火,專用步兵輕武器狠狠地打擊蜂擁而上的日軍步兵,打得日軍屍橫陣前,死傷慘重,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預定的任務。
壯烈殉國
1938年5月,日軍大舉進犯魯西南,李必蕃奉命在菏澤、鄆城一線設防。
1938年5月9日,濟寧方麵日軍十六師團4000餘人進攻山東鄆城,李將軍奉令率部守備山東鄆城。這時,日軍大批主力部隊渡過黃河,進攻山東。他們集中數萬部隊,在各種優勢火器的支持下,猛攻鄆城。因駐守鄆城之第六十八旅旅長李嶽霖畏敵,僅團長劉冠雄率部作戰,致鄆城於11日被日軍占領。李必蕃即令六十八旅反攻,因眾寡懸殊,未能成功。
13日,日軍攻陷董口,直指菏澤。李必蕃於菏澤城北7華裏大丁莊設防抗擊。經一晝夜激戰,大丁莊失守,李率部退守菏澤。不料,我部剛到菏澤,部署未定,敵機械化兵團追蹤而來,雙方又展開了慘烈的戰鬥。在敵人飛機大炮的轟擊下,菏澤城防工事全被摧毀,日軍攻進城內。李將軍率部血戰數晝夜,雙方損失慘重。我部因傷亡過大,奉令轉移到菏澤整補部隊,繼續阻擊敵人。李將軍臨危不懼,親自率領部隊出擊,血肉相搏,殺聲震天,打退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。
14日,日軍大批援兵趕到,進行瘋狂反擊,出動飛機3架助戰,一部突入城內包圍二十三師師部。他率師直屬部隊衝入敵陣與敵軍肉搏,雙方混戰成一團,雙方傷亡慘重;六十七旅旅長李嚴武心驚膽裂,率部後撤,六十九旅重蹈舊轍,菏澤淪陷。
激戰中,李將軍左衝右突,督師血戰。不幸,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腹部,血流不止。部下急將他抬下戰線,行至城南王莊時,傷勢惡化。李將軍勉強支持坐起,臨終前用軍用地圖反蓋於胸,地圖上提筆書下遺言:“誤國之罪,死何足惜,願我同胞,努力殺敵。”爾後,隨即自戕身亡,壯烈殉國;終年46歲。
人物身後
李必蕃將軍率軍奮勇抗日,最終壯烈犧牲,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,人們把他譽為抗日的一麵旗幟;將軍的部屬搶運其遺體至開封就殮,連續公祭3天,湖北、湖南各界分別於武漢、長沙召開追悼李必蕃大會;中共中央、八路軍總部領導人獻了花圈;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中將;《新華日報》報道其殉國經過,讚揚他堅持抗戰的愛國精神,並送“民族之光”金字大匾。
1938年5月29日,武漢各界為李必蕃舉行追悼大會;中共中央、八路軍總部代表吳玉章、羅炳輝等參加了追悼會,並送了花圈;中共中央在武漢的機關報《新華日報》還連續報道了李必蕃殉難經過及抗戰以來的英勇事跡。
1986年,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抗日烈士。
2009年,與齊學啟、蕭山令、羅芳��、彭士量、呂旃蒙等在抗戰中犧牲的湘籍國民黨將領,首次作為湘籍著名烈士陳列在湖南烈士公園內的烈士紀念塔,供人瞻仰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#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 (0条)